HUD渐成标配?事情也许没那么简单
发布时间:2019-04-09 14:39 来源: 青亭网
随着智能化概念的愈发普及,车企和供应商对于自家产品的科技卖点愈发重视。各种新技术、新名词不断出现在新款乘用车上,令人眼花缭乱。而对消费者来说最直观的驾驶座舱更成了智能化设备的集中展示区域。
相比于传统座舱,智能座舱体现了数字化、液晶化、集成化的特点。通过硬件的更新、车联网的接入以及车机系统的升级换代,车辆的操控性、安全性和娱乐性都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最近,越来越多的车型开始将HUD(Head Up Display,平视显示系统)纳入标配,用来提升车辆的豪华感、科技感。
概念之始
HUD最早出现在军用飞机上,其工作原理是利用光学反射把某些重要信息映射在一块透明竖版上(或直接将挡风玻璃作为显示设备),以减少飞行员在飞行过程中低头查看仪表的频率,避免注意力中断。后因其方便和安全的特点,民航飞机也纷纷跟进安装。
之后,随着技术的不断完善,HUD功能也逐渐被应用到汽车上,以减少因分散注意力而造成的交通事故。
按照属性来看HUD可分为前装、后装两大类。顾名思义,前装即是在汽车出厂前置入,与车辆为一个整体,协同度更高;后装HUD则具有更强的通用性,一般尺寸较小,消费者可自行购买安装。
按设计形式来看,HUD大致可分为以下三种。
C-HUD,也称组合型HUD,其显示屏为一块独立的透明竖版,一般固定在仪表盘上方。这种设计成本相对较低,灵活性强,也更适合作为后装产品。
W-HUD,直接使用前挡风玻璃作为显示设备,与车辆一体化程度更高,当然,对软件技术和硬件设备也更高。这种形式由于设计复杂成本高昂,多见于一些高端车型。
AR-HUD,将AR与HUD相结合,增强现实技术能够直接将显示效果叠加到现实路面,比如导航时可以融合实际的路况场景进行显示。随着ADAS的不断发展,这种形式的HUD也许会成为主要的发展方向,并在监控道路状况、预警和控制车辆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例如伟世通的AR-HUD系统集成了前视摄像头和驾驶员监控摄像头,当司机注意力不集中,或车辆偏离车道、有碰撞危险时,系统便可以通过灯光和声音发出警报。
发展现状
就目前来看,显示效果更好的W-HUD系统在中高端车型中被使用的频率相对较高,而且越来越向“主流配置”发展。而组合型HUD系统则多出现在不同细分市场的中低端车型。
如奔驰全新A级,可在前挡风玻璃投射24x8厘米的全彩图像。
以及宝马新X3的HUD系统。目前,除了入门级的1系,宝马全系均标配或者选配了抬头显示系统。
当然,HUD技术同样需要软硬件的协同发展。百度、高德地图以及阿里巴巴的达摩院都在开发自己的基于HUD的AR车载导航系统,而车企也在最近几年更加重视对这一功能的开发。
例如,宝马正在与科技互联网公司FUTURUS(未来黑科技)合作开发AR-HUD系统,而大众汽车也宣布将在其I.D.系列车型上搭载AR-HUD。
此外,大陆、伟世通、松下等供应商以及国内外一些初创企业,包括WayRay、Futurus、车萝卜等,也在不断探索HUD领域。
未来之路
HUD的发展与汽车整体智能化水平的提高有着直接关系,相关技术的发展既为其提供了支持,也对其提出了需求。
然而从另一个角度讲,目前主流HUD的显示形式和显示内容(车速、导航信息、故障标记、驾驶辅助信息等)对驾驶体验的提升有限,更像一种锦上添花的高科技噱头。而为了不影响驾驶视野,HUD的显示面积和信息量都要受到很大限制。
而且前装HUD并非标准产品,较高的研发成本和安装适配成本最终仍要落到消费者头上,如果向中端及以下车型普及HUD,性价比也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
此外,从现有的技术来看,HUD图像清晰度、在弱光或强光等条件下的显示效果、视觉效果,以及产品成像距离与体积之间的关系、能耗和散热等都需要车企、以及供应商进一步打磨。而AR-HUD所面临的技术挑战更大,无论在软件还是硬件方面都需要更大的突破,才有可能成为成熟的系统。
其实,成熟的HUD与自动驾驶概念更加契合:当自动驾驶能够顺利完成大部分操作,驾驶员不再需要实时监控路面情况时,HUD的功能便可以得到极大的丰富和拓展。这种情况下,HUD除了作为驾驶的辅助,还可以加入娱乐、交互等功能,成为车内的另一块屏幕。到那时,HUD的概念也许就要重新定义了。
声明:本站在转载文章时均注明来源出处,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未用于商业用途。如因本站的文章、图片等在内容、版权或其它方面存在问题或异议,请与本站联系(电话:020-37784831,邮箱:edit@fly-tech.com.cn),本站将作妥善处理。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