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硅谷对我们还意味着什么?
发布时间:2019-03-21 11:02 来源: 硅谷密探
2015年,一篇叫做《LUXE对停车的革命,一如UBER对打车的颠覆》的文章成为爆款,阅读量近十万;硅谷密探作为一个新生的公众号,崭露头角。
这一年,谷歌母公司Alphabet成立,Facebook单日用户数突破十亿,Uber还在中国,市场份额高达35%。
这一年,里夫金的《零边际成本社会》在中国风靡,“双创”、O2O、“互联网+” 变成热词,在创投圈盛行。
报道着硅谷的创业奇想、科技龙头的开创之举,硅谷密探的第一批早期用户,聚集了起来。
2016年,硅谷密探出书了。
精选过去两年35个产品报道和分析,《硅谷密探 — 探秘全球科技精华》降生于世。两个小时,新书售卖一空。密探团队第一次真真切切感受到,移动互联网时代,大家投向硅谷的目光,是如此炙热。
新书的背后,是来自美国各个城市的密探协作者们。每周一次线上视频会议,分享自己搜寻到的新奇独特的App;激烈的讨论和头脑风暴后,挑出最有价值的App进行深度解析。从UI/UX,到融资,到市场竞争,再到用户反馈,每一篇文章,密探们都以做调研报告的执着予以呈现。
出书的兴奋还未消退,转眼2016年已到,大洋彼岸的风向却悄然变化。
8月开始,共享单车在中国的竞争白热化;每隔两天,共享单车就能占据一次新闻头条。走在街上,赤橙黄绿青蓝紫尽收眼底,而留给新加入的创业者的颜色,却已经不多了。
2017年,密探在硅谷,第一时间潜入硅谷共享单车巨头 Lime 的办公室。而这一次的话题,却不再是“中国学习硅谷”。Lime的创始人被问到,中国的共享单车模式是否也适合美国?
左为Lime董事长Brad Bao,右为公司CEO Toby Sun
不仅是共享单车,中国的移动互联网创新呈喷薄之势。硅谷开始热议,“Can we copy from China?”
这个提问,一直持续到了当下。
最近,连扎克伯格也宣布,Facebook将向“更注重安全和私密”的方向发展”,并后悔自己没有早一点向微信学习。
扎克伯格暗示对没有早点向微信学习而感到后悔。
于是,人们纷纷问到:
在这个时代,我们还需要学习硅谷吗?
带着萌生在心间的问题,2018年的硅谷密探,已成熟和长大,我们看待硅谷的目光也发生了变化。
这一年,密探开始思考,孕育了如此多的科技创新,产品和人才,硅谷的内核到底是什么?在看了成百上千个硅谷科技创新项目,3年来不断追踪科技巨头、顶尖大学的创新步伐之后,我们将目光投向了硅谷的最硬核的“创新节点” ,这一切奇迹背后的力量源泉。
硅谷创新力量源泉:高校、孵化器、企业生态互动
2018年,密探开启了对硅谷创新生态的节点—— 孵化器的深度调研。
随着调研的深入,我们发现,硅谷的顶尖孵化器,连接着顶尖大学、投资人、创业者和企业;在充满活力的硅谷创新生态中,意义非凡。
首先,它们连接着全球最顶尖的高校。
从创业者的口中,密探一次又一次听到了高校孵化器对他们的创业迈出第一步的支持。
以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为例。自 2010 年以来,这里走出了 468 个得到风投支持的、伯克利校友创办的创业公司。伯克利自己更是拥有两个孵化器:Skydeck 和 CITRIS Foundry。
CITRIS Foundry 致力于挖掘、培养深科技项目:从基因编辑到人工智能,从可编程硬件到能源;而前沿科技领域之间界限开始模糊、学科相互碰撞的之处,最有潜力产生革命性的创新。
斯坦福大学旗下的孵化器StartX,从2010年成立至今已有九年,主要关注生物技术、医疗设备、硬件、消费性产业、教育等题材的初创公司,以医疗科技(称为StartX Med Project)为主轴。
StartX无条件支持斯坦福大学出来的创业者,提供内部强大的人际网络、优秀导师和孵化课程。
这些高校孵化的初创企业,针对产业痛点,提供了众多“高能”解决方案。例如,StartX孵化的Subtle Medical(深透医疗),利用AI技术将癌症诊断检查PET的成像速度提高了4-10倍,不仅帮助医疗机构在更少的时间内给更多的患者做检查,且大大减少病人暴露在辐射中的时间。
其次,它们连接着“求创新若渴”的企业。
硅谷孵化器Plug and Play就扮演着“企业创新助推者”的角色。他们对不同产业进行划分,吸引并孵化大量创业公司,并把他们带到500强企业面前,帮助双方进行对接。
总部位于科罗拉多,在全球各地都有分部的Techstars则针对合作企业运营定制化的加速器。他们帮助巴克莱银行培养大量对口的金融科技初创公司,帮助GE孵化物联网相关的技术公司。在这样的合作中,传统企业降低了科技创新的决策成本和技术门槛,而2B初创企业则获得了潜在的客户和产品试验的场景。
就这样,孵化器、企业、顶尖大学、投资人及创业者,像一张美丽的蛛网,在硅谷密切的交织起来。
高校与业界频繁交流着研究课题:高校的研究员从企业了解着产业的需求,而企业也慷慨解囊支持大学的研究项目。
高校的教授和学生,也是创业人、投资人。例如,斯坦福前校长John Hennessy曾是多个企业董事,谷歌的第一个天使投资人David Cheriton便是斯坦福大学的教授;而业界的不少大佬,也常常会回到学校,教书育人,或者投资教育行业。
在硅谷,除了独立的孵化器,企业也通过自营的孵化机构或创业社区,来推动自身的创新。例如,Facebook的FbStart加速器 ,更侧重于跟自身社交平台的对接;英伟达旗下的Inception Program孵化器,则侧重于孵化专注于 AI 和数据科学领域的初创公司。
2018年的密探,调查、走访了几乎所有的硅谷顶尖孵化器。我们发现,硅谷的专注于2B项目的孵化器,低调而强大,在切实地为产业输送着科技创新与转型升级的力量。
由Techstars运营的巴克莱银行金融科技加速器,图片来自网络
产业互联网时代,硅谷如何为我所用?
同样是2018年的中国,新的变化正在涌动。
10月的最后一天,腾讯创始人马化腾发表公开信,强调腾讯的重大战略升级 —— 接下来,腾讯将扎根消费互联网,拥抱产业互联网,助力实体产业成长。
行业龙头老大的发声,将“产业互联网”这个概念推向风口。如何将科技与产业结合,助力产业转型升级,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要位置。
当然,这并不是一个全新的概念,而是中国乃至全球的长期的关注点。从“互联网+”,“产业智能化”,到马云曾提出的“五新”(新零售、新制造、新金融、新技术、新能源),都在表达相似的理念:传统企业要更多的去借力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提升内部效率和对外服务能力,实现产业竞争力的提升。
而密探也在转变。我们的观察和思考,与这个时代的变迁不谋而合。
2018年,密探的目光转向行业。《“基因编辑婴儿”背后到底用了什么术?》、《AI+新药研发的挑战与前景》、《美国顶尖AI+教育公司,都在研究些什么?》、《波音这个造飞机的公司,为何用上了区块链?》……硅谷的硬核,在于前沿技术;而这些前沿技术,如基因编辑、人工智能、区块链等,到底如何推动着大健康、教育等产业的升级、转型和发展?我们用一篇篇报道呈现。
而密探当然不会只做硅谷的旁观者。
这一年,我们成为了更活跃的、硅谷资源的联结者。正如探长李攀所说:“我们从观察者变成了参与者。”
第三届全球区块链技术峰会盛大举办,以“学术”(Academy)为主题,聚拢各方宾客。
学界领袖,如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计算机教授Dawn Song、康奈尔大学计算机系教授Elaine Shi、MIT教授、图灵奖得主 Sivio Micali、耶鲁大学计算机主任邵中等学术界的代表,来自业界的代表,如以太坊创始人Vitalik、以及来自Oracle、Vmware、腾讯等企业领袖,进行了充分的交流。
硅谷洞察主办的Blockchain Connect Conference,集合区块链全球产学研领袖
这一年,硅谷洞察研究院正式成立,以专业的研究方法,更系统、深入的梳理来自硅谷的数据、洞见与资源。《2018区块链中美产业白皮书》 、《2018美国顶级风投医疗大健康投资趋势报告》、《2018美国AI+教育创投趋势报告》等报告凝聚着我们对于行业的观察与思考。
与此同时,两年前的问题,又浮上密探心头:我们,到底还可以向硅谷学什么?
在这里的深耕与观察,帮助我们回答了这个问题。硅谷也在不断的变化和生长,她的创新脉动依然指引着我们,吸引我们去发掘和探索。
首先是技术本身的创新。
硅谷以其强大的气场,聚集着来自全球的人才与资本,孕育着众多底层的技术创新。例如,2018年上市的能源企业BloomEnergy,生产再生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使用环保天然气和生物能源并将其转化为电能,还设立了美国有史以来最大的燃料电池部署项目;再例如,谷歌旗下自动驾驶项目 Waymo,在自动驾驶赛道的多个指标上被评为第一,还在亚利桑那州首府凤凰城展开自动驾驶付费出租车业务,这也是世界上有史以来第一次自动驾驶汽车项目实现商业化。
其次是对于技术的更深的思考。
在3月18日斯坦福大学举办的“以人为本”AI峰会上,斯坦福大学教授、HAI研究院创始人李飞飞,微软创始人比尔·盖茨、谷歌人工智能大神Jeff Dean、DeepMind创始人Demis Hassabis、斯坦福大学人工智能实验室负责人Chris Manning等集聚一堂。这些学界、业界的领军人物汇聚在硅谷,所探讨的绝不仅仅是技术,而是关于人文精神应该如何影响、引导AI的发展的议题。
还有,硅谷打造的生态体系本身。
正如前面谈到,孵化器、企业、顶尖大学、投资人及创业者,像一张美丽的蛛网,在硅谷密切的交织着。正是这些元素的汇集,给创新以阳光和雨露,把科技创新真正带入产业,以最有效的方式落地与生长。
创新不是伸手可取的。正如中国一句老话,“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学习硅谷也是这样,技术固然重要,资本也固然重要,但技术背后的支持体系,以及促成技术与产业交织与结合的思维,才是应该学习的精髓。
从见证硅谷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兴衰,到一线报道硅谷创新企业;从深入调研硅谷创新生态,到举办峰会,汇聚中美产、学、研领袖,硅谷密探从观察硅谷创新,到理解硅谷的创新内核,也更加坚定下个阶段的目标 —— 做好“产业链接硅谷资源的第一入口”。
2019年,在完成A轮千万元融资后,硅谷密探全新升级,成为“硅谷洞察”。
转型升级的背后,是我们真切的希望——科技应向着正确的方向前进,助力产业升级,让人类的生活更美好。
未来的硅谷洞察将重点关注两大产业 —— 教育和大健康;我们也将继续解析人工智能、区块链、5G等前沿技术与产业的结合,以新媒体、研究院及企业咨询、商务活动及PR服务四大业务板块,实实在在为中国企业链接最优质的硅谷资源。
而今迈步从头越。这一年,全新的硅谷洞察期待与您同行,并愿我们的道路漫长,充满冒险,充满发现。
声明:本站在转载文章时均注明来源出处,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未用于商业用途。如因本站的文章、图片等在内容、版权或其它方面存在问题或异议,请与本站联系(电话:020-37784831,邮箱:edit@fly-tech.com.cn),本站将作妥善处理。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