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主页 > 新闻资讯 > 行业资讯 >

IDC市场研究:云计算和边缘计算驱动新发展

发布时间:2020-03-17 14:21   来源: 解析投资

导读:云计算和边缘计算驱动着全球IDC行业朝“大规模、超大规模+小型化、微型化”两大方向发展。

  对于人类而言,学习、工作甚至生活之余的休闲大多数是打开网络、连上Wi-Fi,打打游戏、看看视频或者逛下淘宝以及刷刷朋友圈等。可是,当你看到屏幕上这些冲上星耀段位的王者荣耀、能排忧解闷的图文、视频画面以及放入购物车的衣服和裙子之时,有没有想过它们是什么吗?它们从哪里来,又将到哪里去?

  其实,它们本质上都是一串串由二进制代码转换而来的信号,平常就如同无数的谷粒一样,密密麻麻地堆积在一个个叫“IDC”的粮仓里面。用户只需要在终端界面点击一下,粮仓就会开仓放米。它们率领千军万马,通过电缆光纤直奔而来。

  因此,IDC承载着网络世界,同时也承载着我们的生活。

  IDC,即互联网数据中心。它是指一种拥有完善的设备(包括高速互联网接入带宽、高性能局域网络、安全可靠的机房环境等)、专业化的管理和完善的应用的服务平台。在这个平台基础上,IDC服务商为客户提供互联网基础平台服务以及各种增值服务。

  说白了,IDC好比如一个网络房地产商,首先它提供了一所大房子给大家的机器安个家,里面有场地、带宽等基础托管服务等。

IDC市场研究:云计算和边缘计算驱动新发展

  然而,随着IDC的逐渐发展成熟,IDC绝不止代管机器这么简单。它已经突破了传统意义中机房的概念,又包含着网络和服务这两个基本的内容。在网络方面,一个典型的IDC已经不仅仅是骨干网的一个高速接入网,还应该是所有独立网络的高速对等网,是同任何网络平级的网络基础设施。在服务范围,它更多泛指着所提供的一切服务,包括客户租用数据中心的服务器和带宽等,并利用数据中心的技术力量,来实现自己对软、硬件的要求,搭建自己的互联网平台,享用数据中心等。

  IDC产业链主要包括基础设施、IDC专业服务及相关解决方案(云服务商为主)、互联网用户三个主要环节。

IDC市场研究:云计算和边缘计算驱动新发展

  IDC上游主要为建设数据中心的硬件供应商和基础资源提供商,包括IT设备(服务器、交换机、路由器、光模块等)、电源设备(UPS、变压器等)、土地、制冷设备、发电设备和基础运营商提供的带宽服务等。

  中游IDC服务商,国内为运营商IDC、网络中立的第三方IDC以及近年兴起的云计算服务商IDC,主要提供IDC集成和7*24小时运维服务。目前,运营商IDC依然占据较大份额,但随着网络流量的爆发和增值服务需求的提升,第三方IDC正在快速发展。

  云计算服务商及相关解决方案主要为基础电信运营商和云计算厂商,其中运营商提供互联网带宽资源和机房资源,云计算厂商通过租用或自建(以租用为主)数据中心的方式来提供IaaS、SaaS等云服务。云计算是对传统IDC模式的颠覆。传统IT模式下,企业需要自己去租用或者自建IDC,同时购买服务器、存储、带宽网络等,服务器还要装系统、中间件、应用等,投入巨大。云计算模式下,企业只需登录云计算企业官网,并按照需求进行选择和搭配,再直接在上面安装应用即可,既经济又便捷。现阶段,云计算需求的快速增长成为IDC行业增长的主要驱动力。

  此外,IDC行业的商业模式主要分为批发型与零售型。批发型IDC只提供场地所以主要来源为租金收入,而零售型IDC为主机托管服 务收入。批发型IDC只提供场地,而零售型可以提供机柜,乃至机组与各类增值服务。相比于批发型IDC,零售型IDC有稍多比重的收入来自于联网类服务。

  下游互联网用户包括所有需要将内容存储/运行在IDC机房托管服务器的互联网企业、银行等机构单位、政府机关、制造业以及传统行业等。随着全球5G商业化进程加速,各行各业的流量增长势不可挡,对IDC的需求与日俱增。

  根据中国数据中心产业发展联盟统计,2018年,国内的IDC市场的主要需求方包括云计算企业、互联网公司、金融企业以及政府机构。其中主要云计算厂商(包括阿里、腾讯、亚马逊等)总计的份额达到37%;除去主要云计算公司之后的互联网公司占比依然达到了25%;金融机构的需求份额达到12%;政府机构达到19%。其他类和制造业的份额较小,仅有5%和2%。

IDC市场研究:云计算和边缘计算驱动新发展

  从产业链价值来看,土建及配套设备工程、电源设备、制冷系统、机柜和光纤光缆等主要由IDC企业承担,资本支出占比最大的是土建及配套工程和发电机组等。服务器、交换机、路由器和存储器等ICT设备的投资主要由下游客户负责,包括云计算厂商、金融等机构客户等,其中市场价值最大的是服务器,目前在IDC产业中的规模约为510亿元,剩下是IP设备,包括交换机、路由器等,规模约为147亿元。运维费用来自IDC企业,主要为电费,在整个产业链中价值占比约为9.6%,其次还有房屋租赁及物业费、带宽使用费和人工成本。

  IDC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上世纪40年代。

  1945年,美国生产了第一台体积3000立方英尺,占地170平方米,重量30吨,耗电140-150千瓦的全自动电子数据计算机“埃尼阿克”(ENIAC),开启了与之配套的“数据中心”的演进,这可以说是IDC的鼻祖。

  20世纪60年代,当时的重要数据灾难备份中心以大型机为主。人们习惯把数据中心叫做“服务器农场”(Server farm),用来容纳计算机系统、存储系统、电力设备等相关组件。

  直到1996年,Exodus的创始人最先提出“IDC”的概念。他曾是IBM公司的副总裁,要求IBM拓展IDC服务,但是在建议没有得到采纳的情况下,他跳出IBM并组建了Exodus。Exodus主要为企业用户提供机房设施和带宽服务。自此,“数据中心”一词开始迅速流行。

  进入了21世纪,互联网呈现爆发式的增长,从Web1.0时代迈向Web3.0时代,从桌面端渗透到移动端,互联网的应用由早期的信息浏览发展到网络娱乐、信息获取、交流沟通、商务交易等多元化应用,其中催生了无数新的需求和行业,使得数据中心的需求大幅增加,IDC市场迎来快速发展。

IDC市场研究:云计算和边缘计算驱动新发展

  根据IDC圈的统计,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全球IDC市场规模近年增速维持在15%以上且近些年增速略有提高。2018年,全球IDC市场整体规模已经达到626亿美元。2014-2018年,全球IDC市场CAGR达到了18%。

  虽然IDC是在新世纪之后才进入我国的词汇,但作为其最初形态的计算机,出现的时间却要远早于此。

  与1945年全球第一台全自动电子数字计算机ENIAC诞生相比,当时新中国尚未成立,我国在计算机与数据中心领域尚属空白。为了追赶世界先进潮流,1956年,中科院计算所筹委会成立,新中国投入到电子计算机的学习、设计和制造中。1959年,国庆十周年之际,我国第一台大型通用数字电子计算机 104机研制成功。104计算机的诞生也标志着我国最早的“数据中心”诞生——它有22个机柜,占地400平方米,全机共用4200个电子管,4000个二极管,运行速度达到每秒一万次。

  随着全球大规模集成电路迅速发展,世界上第一台微型计算机在美国硅谷诞生,当时新一代的连接型网络开始将服务器单独挡在一个房间里,进行简单的布线和分层设计,“数据中心”这一名称正式产生。而在这一阶段,我国的计算资源仍然主要运用于国防机构、科学研究或军事机构,机房形式也与此前类似。

  直到1996年,“数据中心”流行之后,我国中国电信创新性地向客户提供托管业务和信息港服务业务,这才是我国IDC服务业务的雏形。

  2000年,IDC的概念开始在国内迅速普及。随着互联网在国内市场的快速发展,大量企业上网的需求推动了IDC市场的迅速增长。从当时的定位来看,IDC主要是作为一种以电信级机房设施为基础,向用户提供专业化、标准化的数据存放业务。

  自2002年以后,服务于短信、网游、语音和视频宽带等应用的IDC业务迈向第二轮高速增长期。在这一阶段中,互联网应用内容的极大丰富以及国内互联网用户数、尤其是宽带用户数的剧增,网络的访问量不断增大,用户对访问速度和服务内容的需求不断升级,迫使大量互联网企业重新规划网络架构。随着国民经济各主要行业信息化建设日趋成熟,移动互联网以及云计算等新兴技术和商业模式不断涌现,进一步推动了国内IDC市场的发展。

  从建国前的一无所有到现在,2018年我国IDC业务市场总规模已经达到了1228亿元,增速为29.8%,目前高于全球增速。随着5G、AI和边缘计算的落地,IDC的形态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模块化数据中心、液冷、刀片服务器、高密度机柜、超大型数据中心、绿色数据中心以及边缘数据中心等概念纷纷出现,VR、AI等技术被应用到数据中心中。快速向上的IDC市场将再次带动我国服务器市场进入一段快速放量的增长黄金期。

  目前,全球IDC市场国外以第三方IDC厂商主导,但我国仍以电信运营商为主。Equinix、Digital Reality和NTT等是全球第三方IDC服务商的主导力量。截止2017年,全球IDC三大龙头Equinix、Digital Realty和NTT通过相继的收购,继续扩大着绝对的竞争优势,使得这三家公司控制着全球28%的市场份额。其中仅Equinix的市场份额超过12%,而由于DigitalRealty与杜邦Fabros进行了合并,全球市场份额也超过了7%,仅次于Equinix。

  我国约50.7%的IDC市场份额由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中国移动这三大电信运营商所占有,但IDC业务并非是电信运营商的核心业务,其收入只占到总收入的1%-3%,网络宽带业务才是电信运营商的核心。以万国数据、世纪互联、光环新网以及宝信软件等七家为主的第三方IDC服务商合计市场份额为27%,差距十分明显。虽然第三方IDC服务商近年有较快发展,但三大运营商明显占据着主导地位。另外还有22.3%的属于其他类的市场份额,其中包括了自建自用以及中小型第三方IDC公司。

  就目前来看,云计算和边缘计算驱动着全球IDC行业朝“大规模、超大规模+小型化、微型化”两大方向发展。

IDC市场研究:云计算和边缘计算驱动新发展

  近年来,全球云计算集中化以及价格下降倒逼IDC朝着规模化、集中化发展,全球数据中心数量正在不断减少,而单体规模在不断扩大,超大型数据中心数量不断增加。

  2018年,全球超大数据中心已经达到430个。

  从区域分布来看,目前40%的超大数据中心均分布在美国,剩下中国、日本、英国和澳洲分别占8%、6%、6%和5%。整体来看,我国超大数据中心建设仍然具备较大的增长空间。据预测,我国超大型数据中心数量在全球的占比,有望从当前的8%在2021年提升至15%-20%。

  2018年以来,我国BAT等云计算巨头分别在河北张家口、贵州贵安、内蒙古乌兰察布、江苏南通、陕西西安等地区布局多个数据中心,投资规模超过900亿元,加快布局数据中心。随着云计算的发展,我国大批二三线城市传统IDC服务商将转型或者倒闭,而在一线城市大规模布局的头部企业优势将愈发明显,盈利能力有望持续提升。

  边缘计算的发展则推动小型/微型IDC的发展。相较传统的IDC,微型/小型IDC 具有可扩展性更强、部署速度更快、可靠性越高、可帮助企业留有一定数量的IT设备和资本成本优势。因此在靠近用户的网络边缘将分布式部署许多微型/小型IDC。现在,5G成为边缘计算最重要的入口,边缘计算正在从4G到5G逐步迭代,届时将最大化5G的潜能。

  总而言之,5G时代到来以后,云计算会从整体上进行把握,中心云主要负责大规模深度数据处理,边缘计算主要是专注于局部,对实时数据进行处理。它们协同互补,共同促进IDC行业发展。

      声明:本站在转载文章时均注明来源出处,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未用于商业用途。如因本站的文章、图片等在内容、版权或其它方面存在问题 或异议,请与本站联系(电话:020-37784831,邮箱:edit@fly-tech.com.cn),本站将作妥善处理。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