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这12个精挑细选的国内外VR/AR项目,我们能捕捉到哪些行业前沿趋势?
发布时间:2017-09-21 11:09 来源: 青亭网
苹果在9月12号的发布会上,推出了ARCore这个AR SDK,掀起了行业对于AR在手机上应用的热潮;微软在近期同样推出重磅消息,所有Windows MR将支持Steam VR内容。10月3日,微软还将在旧金山举行发布会,据说重点也在于虚拟现实(VR)和增强现实(AR)。
国际大厂动作频频,一方面会对VR/AR产业产生强大的推动力,但另一方面对于做类似产品的创业公司也会带来碾压性的破坏力。
进入2017年下半年,在经历虚拟现实产业的风起云涌,潮涨潮落之后,全球在这个领域的创业走向是怎样的?中国与海外的团队有哪些不同?哪些细分的领域可能成为下一个扎堆的热点?
HTC Vive刚刚举行的第五次路演活动中,精挑细选了12个VR/AR海内外的项目。
从区域上看,有5个是海外团队,7个是国内的项目;从具体的创业方向上来看,4个AR团队,2个硬件团队,还有6个是娱乐类和教育类内容产品团队。
第一、 VR+线下娱乐迎来一轮新的创业热潮,产品进入快速试错与迭代期
2016年要说什么最火,VR线下体验店肯定是一个方向。国内的商场、机场、街边一下子涌现数千家体验店,但由于租金高、复购率低等原因,能持续经营的VR线下体验店寥寥无几。
但这并不代表VR线下娱乐没有市场。相反,由于目前好体验的VR设备价格还较高,对场地也有一定的要求,很多人是看好VR线下娱乐这块市场的,只不过需要开发出真正符合消费者的需求,能让年轻人真正玩起来的业态。
VR+KTV,看上去是一个不错的方向,这次有两家创业公司都是走这个路线的。
一家是由微鲸VR孵化的VRStage。虽说是创业公司,但CEO智勇本身是微鲸VR联合创始人,微鲸VR背靠CMC华人文化,VRStage的资源也就是一般创业公司所不能比拟的,它将共享华人文化体系内的媒体、娱乐等内容资源。
最直接的就是灿星旗下的“中国新歌声”,VRStage将它搬到VR世界里,你戴上头盔,会发现自己正站在“中国新歌声”的舞台上,专属伴奏、伴唱一应俱全,评委老师们的座椅也是可以转过来的,让你也享受一把“中国新歌声”的待遇。
除此以外,还有“二次元”等90后喜欢的各种场景。
VRStage的产品是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线下主要为VR迷你KTV,线上它将是一款VR音乐社交游戏。目前软件已经完成,硬件产品将在9月中旬推出试运营。据了解,好乐迪、雷石、大玩家等都是它的合作伙伴。
另一家公司是来自厦门的根号叁,他们定位在运用VR工具,帮助传统的KTV进行产品升级。据介绍,他们是全国首个KTV行业VR解决方案提供商,为了开发“根号派VR娱乐系统”,曾经连技术人员都派到线下,调研消费者的痛点和需求。
根号叁-VR场景
戴上头盔,消费者可以穿越进入珠穆朗玛峰、埃菲尔铁塔、星际舞台等场景,目前根号叁已经开发了12大系列的场景。在KTV包间里,当一个消费者戴着头盔投入地演唱时,听众们可以通过支付打赏送花、为演唱者点亮烟花等,与他进行互动,并可以将这些互动录制合成分享到朋友圈。
无论是Mini KTV,还是传统KTV,这些已经在线下铺设了成千上万实体店或点位的业态,将VR作为一个助推器,帮助提高消费者的体验与粘性,听上去是一个不错的生意。
第二、VR内容公司短期难有爆发性增长,绑定大客户和关键渠道是核心
六家VR内容公司中居然没有一家是纯做VR游戏的,只有来自美国的FITAR和游戏沾点边。这家公司主要想为家庭及体育馆用户提供游戏化和沉浸式的虚拟锻炼。
我在现场体验了他们家的一款产品,其实类似音乐类VR游戏,随着节拍去触碰飞来的球,稍有不同的是,需要做出撞击、左右勾打等不同的拳击里的动作。他们现在于美国一些健身房在谈合作,希望能运用这种类型的内容,提高用户的参与度与留存率。
蓝鳍鱼是来自上海的一个团队,成立于2014年,主要成员以前的背景都是在游戏领域,现在侧重于打造面向青少年的创造性VR工具,今年推出了《Space Studio》这套软件,可以让孩子在虚拟空间里自由创作立体艺术作品、立体模型、立体化编程等。
公司创始人米海峰透露,联想集团是自己的战略合作伙伴,将为其提供VR创客教育解决方案,明年的目标是进入100家学校。
VR教育是今年的一个热点,但由于教育具有地域性,相对较封闭等特点,早期创业公司要想纯靠自身力量撬动这些资源是不太现实的,找到几个有稳定客户渠道的大公司合作,自身专注于产品的打磨,是一条不错的出路。
圆桌讨论
第三、技术类公司,已经进入淘汰赛,最终只能是少数人的赛道
路演一开始的两个项目,就是uSens凌感和Idealsee两家技术型公司,何安莉和宋海涛也都是平常不太露面的创始人。
uSens凌感2013年创办于硅谷,至今已经进行了三轮融资,2014年种子轮融了120万美元,2015年Pre-A轮融了550万美元,2016年6月完成由复星领投的2000万美元A轮。
这家公司目前有66名员工,80%是技术研发人员,核心技术方案有两个:26 DOF的手势跟踪,以及6DOF的位置跟踪。据介绍,他们是全球第一家在有线及移动端实现基于Inside-out技术路线的26自由度手势追踪和6自由度头部位置追踪技术的公司。
Idealsee是一家定位在光纤扫描光场显示技术的公司,也是宋海涛在VR/AR领域创业的一个方向,另两家则是分别做VR头盔和VR全景拍摄的硬件公司。
显然,全球在VR/AR领域估值最高的Magic Leap是Idealsee对标的公司,Idealsee在团队和产品方面也很“神秘”:团队成员除了宋海涛和CTO李薪宇外,其他像首席科学家,首席计算机视觉研究员,首席深度学习研究员,首席光学研究员等都没有透露具体名字;在会后的展览展示区,也只有Idealsee没有带来产品供体验。
上述这两家都已经成立三四年时间,算是老牌的VR/AR领域的创业公司。B轮前后的公司,一般来说都会对规模化营收有所要求,除非技术实力特别强,未来想象空间特别大。
像手势识别,位置追踪等细分领域,也到了行业标准逐步确立,要不被大厂收购,要不快速跑马圈地的阶段。
而来自深圳的Innoreal创真视界成立于2016年,专注于实时三维重构和全息传输,CEO黄翔此前还创立了一家做游戏的公司望尘科技,成立于2013年,年营收5亿元,净利润已达数千万元。
创真视界的这套技术可以应用于VR体育直播、球员的运动数据分析,“远程瞬移”,以及手机AR应用中,他们希望实现一种低成本、可商用的三维重构整体方案,将硬件方案成本控制在2万元左右。
现场,黄翔展示了一段用三维重构技术和谷歌的ARKit结合做出的一段虚拟球员在桌子上踢球的视频。不久前,黄翔在朋友圈展示了这段视频,就引来很多投资人前来接洽。目前公司A轮希望融资3000万元。
所以总体来说,对这些走技术路线的公司来说,除了技术上要确有几把刷子外,对其融资能力、资源拓展能力的要求也会非常高,最终还是少数玩家的赛道。
第四、国内公司创意和想法更多,国外团队更专注在某一个细分领域
国外还有三个创业团队,一家是来自澳大利亚,为移动设备提供AR定位和导航的Insider Navigation;一家来自美国,做软性传感器的手部识别和力反馈的Bend Labs;还有一家来自美国,为企业用户提供基于SaaS虚拟现实解决方案的Hyperfair。
国内还有一家是定位于人工智能时代数字影像的看到科技,旗下除了Obsidian3D全景相机外,还有与之配套的3D全景拼接软件Kandao Studio。
如果将国内的创业项目与海外的进行对比,会明显发现海外团队一般团队人数不多,通常专注在某一个特别细分的领域;而国内团队想法,创意更多,尤其是在运用VR工具,与线下娱乐相结合方面。
活动现场还来了不少投资人,在大会的圆桌论坛环节中,Vive X加速器总监梁浩辉、松禾资本董事总经理司文敏、鼎翔资本创始合伙人吴琼、和君资本投资总监胡卓桓上台进行了互动。
你会发现,VR/AR与人工智能怎么结合也开始成为他们关注的重点方向。同时,司文敏提到,自己投的一家游戏公司最近投资做了一个相对大手笔的VR游戏,虽然效果很不错,但想因此营收平衡依然很困难。对VR/AR创业公司来说,在现阶段,如何把握住节奏,保证相对健康的现金流非常重要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