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主页 > 新闻资讯 > 推荐阅读 >

领导最喜欢的,从来不是能力强的员工

发布时间:2019-12-02 14:26   来源: YouCore

导读:一个聪明的老板,更看重和员工之间的默契程度。能力再强,达不到老板的“心理契约”,也是徒劳。

  领导最喜欢的,从来不是能力强的员工

  很多人觉得作为下属员工,工作能力应该是摆在第一位的。其实不然,工作能力只是入场券,它是你进入一家公司的最低门槛,不代表你就能被提拔。一个聪明的老板,更看重和员工之间的默契程度。能力再强,达不到老板的“心理契约”,也是徒劳。

  1.我刚工作的时候,有位关系还不错的同事。 他比我早1年工作,能力相当不错,工作也很努力,一般人搞不定的工作他一出马,三下五除二就做完了。 我们当时都认为,像他这样的人在公司应该很受重用吧。

  可奇怪的是,等我都做项目经理了,他还是小兵一名。 当时一直很困惑,觉得可能是老板不喜欢他,所以屈才了。直至后来,我带了一位跟他很像的下属后,才解了这个困惑。

  这个下属能力强,工作上也舍得投入,但就一个毛病:对目标讨价还价。 每次我安排一个略有挑战的目标给他,他总是会说,这个做不到吧。我要一再坚持,他才会勉强接受。 他的工作结果往往也非常不可控,给他定的目标有时能做到,有时做不到。

  因此每次给他安排工作我都很纠结:安排简单了吧,浪费了他的能力;安排关键的任务吧,心里又没把握他这次会不会完成。 这时我才真正体会到,老板最喜欢的可能不是能力强、工作努力的人,而是不违约的人。

  这个违约的“约”不是进公司时签的劳工合同,而是『心理契约』。

  2.什么是心理契约?

  1960年,美国组织行为学家Argyris首先在《理解组织行为》一书中用『心理契约』刻画下属与上级之间的隐含关系。

  1980年,Schein把心理契约定义为: 任何时刻都存在于个体与组织之间的一系列没有明文规定的期望。 简单来说,心理契约就是老板与员工对相互责任的期望,这种期望是隐性的,所以不像合同那样容易达成共识。 比如你天天熬夜加班,苦活累活抢着做。你以为自己很努力,但老板的心理契约中对你的期望是最终工作完成的结果。 你向老板反映自己目前的工作太简单,对能力提升没有帮助,你以为自己很上进。但老板的心理契约中希望的是,你能首先从公司成长的角度考虑问题。 老板的心理契约一次次被违背,叫他如何爱上你? 那如何才能做到遵守老板的心理契约,让老板喜欢上自己呢?

  3.让心理契约显性化

  心理契约是隐性的,为了能更好地遵守,首先要将其显性化。 显性化的方法就是在适当的时间找老板聊一聊,谈一下他对自己的期望。 在谈期望之前,先要了解老板的投入。 一方面,老板对于一个员工的投资,不光是合同上看得见的薪水奖金。 还有员工在工作过程中公司的费用和公司的机会成本,后者的成本要比前者多得多。

  另一方面,无论大家承不承认,员工都有可能在某个时间离开公司,也就是说老板对于员工投入再多,结果员工一离职一切就要重新开始。 老板想栽培员工,又担心辛苦栽培之后自己还没有收获成果,就给别人做了嫁衣。 所以老板也很纠结。

  对于新员工,一般前期都是试探性投入,确认了忠诚度,才敢大幅投入,谈期望的时候自然也会有所保留。 那如何才能比较快地打破这种疑虑,开诚布公地畅谈老板的心理契约呢?

  有人说要表忠心,比如表态跟随老板一辈子。大家如果都不熟,换作你是老板,你相信吗? 更好的做法是将老板的期望与自己的能力提升关联起来,比如老板提出期望后,主动向老板征询需要提升哪些能力,可以将工作做得更好。 这样老板既可以看到你对工作负责的态度,也可以看到你认可工作对自己的提升,互惠互利的关系才是最稳定的,老板也就更愿意坦诚相见。

  4.对心理契约定期更新

  心理契约不光是隐性的,还是动态的。

  第一次和老板讨论了心理契约之后,还要定期就心理契约的完成情况进行沟通。看看是否有双方理解不一致的地方,这样就不会重现自己努力拼命,老板却不认可的悲剧。 当第一次讨论的心理契约已经基本完成的时候,就可以进入下一份心理契约的讨论。

  第一次的时候,老板对你不了解,所以对你的期望不是为你量身定制的,更多的是一种对新员工的通用期望。 这种通用期望完成之后,老板对你加深了了解,期望也会更加具有针对性。 期望达成的越多,老板对你的投入也会越多。如果连通用的期望都没有达成,老板自然不敢贸然投入。

  比如你向老板反映自己目前的工作太简单,对能力提升没有帮助。但事实是你连这么简单的工作都没有做好,已经违约在先,老板就很难给你新的心理契约。

  5.心理契约破裂要及时弥补

  是契约就有破裂的可能,心理契约破裂的情况有三种:

  1、理解歧义

  心理契约具有主观性,身经百战的老板与初入职场的新人对其中的内容存在认知差异。 为了避免由于理解歧义而导致的契约破裂,我们在前面的步骤中强调了要让心理契约显性化、定期对心理契约进行更新。

  2、无力兑现 彼得原理认为:在一个组织的等级阶梯中,每一个员工都趋向于上升到他所不能胜任的地位。 对应到心理契约中,之前契约中的内容顺利完成,老板自然会在下一个契约中提高对你的期望,直至新的期望你无力兑现。 当你无力兑现的时候,该怎么办? 有的人喜欢作解释,将无力兑现的原因都归结于外部客观环境,但老板不喜欢这样的解释,因为对结果没有帮助。 还有的人比较老实,既然老板不喜欢听解释,就默默地抛出问题。

  遇到问题的时候,老板不喜欢做问答题,而喜欢做选择题,比较好的做法是抛出问题的同时给出自己的几个解决方案。

  这些解决方案涉及到的人不一定只是你自己,可以是一切可以有利于问题解决的力量,至于是否动用,老板会作出相应决策。 也许正因为这个方案,本来你只是单兵作战,现在就要带领团队了。

  3、有意违约 联想公司在大裁员的时候,盛传了一篇文章《公司不是家》,柳传志对文章作出的回应中有这样一段:

  “我在想,一个企业应该遵循的最根本原则就是发展。

  只有发展才能做到为股东、为员工、为社会几个方面负责;

  而从发展的角度出发,企业就必须上进,内部就必须引进竞争机制。

  员工在联想既要有感到温馨的一面,更会有奋勇争先而感到压力的另一面,因此不能把企业当成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家是必然的。

  在家里,子女可以有各种缺点,犯各种错误,父母最终都是宽容的。企业则不可能是这样的。”

  公司不是家,那老板与员工间是什么关系?只是雇佣与被雇佣的市场关系吗? 实际上,老板与员工的关系更多的是一个联盟,一个团队。就像在球队中,老板帮助球员成长,球员也反过来让球队变得更强大。 当某一天,你由于个人原因要离开老板,也就是“有意违约”的时候,并不是就要“一刀两断”了,这种联盟关系还一直存在,以前的老板可以变成现在的朋友。 离职前,找到合适的交接人,交接好手中的工作,善始善终。

  离职后,之前工作中有需要帮忙的,及时伸出援助之手,与以前的战友互帮互助。

  这样的员工,还是老板喜欢的员工。 也许某一天帮助你的就是你以前的老板。

  6.写在最后

       职场上,老板最喜欢从来不是能力强、工作努力的人,而是严格遵守心理契约、不违约的人。 想要遵守和老板的心理契约,就需要我们在下面三个方面努力:

  1、让心理契约显性化;2、对心理契约定期更新;3、心理契约破裂要及时弥补 这样,就不仅能在合作时加速成长、升职加薪。甚至你离职后,老板都是你的朋友,成为你人生的助力。

     声明:本站在转载文章时均注明来源出处,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未用于商业用途。如因本站的文章、图片等在内容、版权或其它方面存在问题 或异议,请与本站联系(电话:020-37784831,邮箱:edit@fly-tech.com.cn),本站将作妥善处理。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