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布斯亚洲杰出人物张晓亮:总有人要拿冠军,为什么不是我?
发布时间:2017-09-12 15:43 来源: 未知
4月13日,福布斯公布2017年30岁以下亚洲杰出人物榜单(30 under 30 Asia),选取亚洲地区十个领域30岁以下的领军青年,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部校友张晓亮入选。让我们从这位亚洲杰出人物的一次演讲中了解他对于人生道路的探索与渴望,对于“成功”的理解与反思。
各位地理学部的老师,各位领导,各位即将毕业的师弟师妹们,下午好。很荣幸参加你们的毕业典礼,参与你们人生中如此重要的一刻。
在我刚收到毕业演讲的邀请时,我还有些许犹豫,直到我在家里翻出了压箱底的成绩单。当我看到有1/3课程的成绩分布在60到65分之间后,我立刻就答应下来。我担心如果再晚一点,如果学院也去查了我的在校成绩,我很可能错过第一次,并极有可能是唯一一次毕业演讲。所以坏消息是,你们接下来听到的人生经验来自于一个典型的差学生,好消息是,我站在这里,意味着毕业典礼已经进入下半场,听完最后的几句唠叨,你们就彻底自由了。
在地遥学院的四年,对我离开校园后的工作、生活和思考方式,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一年一度的野外实习,让我体会到了自然之美,让我开始有了一颗探索的心。毕业后,我仍坚持每年去野外磨练自己,即使在繁忙的创业中也不例外。在最近的一年里,我行走了香港麦理浩径,徒步穿越了戈壁,攀爬了四姑娘雪山。每一次攀登和挑战,都成为人生中的宝贵财富,而这一切都始于我在地遥学院培养的好习惯。
图为张晓亮演讲
目标、方法和执行
我想分享其中一段经历,开启第一个话题,关于“目标、方法和执行”,这是在最近十年里,我最常使用的法则:制定一个清晰的目标,找到实现它的最佳方法,坚定的执行。
玄奘之路戈壁挑战赛
去年9月初,我参加了玄奘之路戈壁挑战赛,在比赛中,选手需要自己探索路线,四天完成112公里戈壁徒步。考虑到实力雄厚的选手和自己的实际身体素质,参赛前我对自己设定了目标:不要掉队,走完全程。在前三天的团队赛中,虽然成绩持续垫底,但一路坚持,依然实现了初定的目标。
直到第三天傍晚,主办方组织了篝火晚会,在庆祝团体赛顺利结束的同时,正式宣布个人赛即将开始。而几乎就在同时,我脑海中飞速的闪过一个念头,像是黑暗中微弱的火苗,但又是如此的清晰。我想起伟大的NBA球星科比曾说,总要有人拿总冠军,为什么不是我呢?明天的挑战总要有人拿冠军,为什么不是我呢?戈壁的夜,群星闪耀,这个念头就像是夜空中最闪亮的星,当你注意到了它,就再也难以忽略,我知道,我设立了一个新的目标,一个极具挑战的目标,我必须要找到可行的办法。
主办方多次强调为了安全前行,我们必须负重10公斤,包括御寒的衣服,食物和水、安全设备,以及其他物件。但我明白,我拿下冠军的唯一方法,是挑战权威,减少负重。
我首先放弃了四层穿衣法则,戈壁的温差很大,从启程出发到正午,温度会从零下跃升至接近40度,多携带的衣服,主要用于太阳升起前的一个小时。为了减负,我只穿两件单衣,出发前半小时就在营地持续热身,让身体适应环境温度,出发后坚持奔跑,直到太阳升起,温度回暖。我放弃了食物和水,在北京奥森的跑步经验告诉我,没有食物和水的补给,我依然可以坚持2个小时或20公里,虽然戈壁的自然环境会更差,但我可以试着挑战。我放弃了定位器、对讲机等设备,这些设备保障我在一望无垠的戈壁中,不会迷路,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行。可是我有理由放弃,要知道,我可是毕业于北师大地遥学院,如果没有一点点优于常人的方向感,我怎么对得起大学四年的时光。我认真研究了环境和路线,几乎一路向北,稍偏西5度左右,在我右侧1公里处,全程都有一条高速公路,9月的太阳几乎是从正东升起,这几点足以让我脱离任何设备也能在茫茫戈壁中准确前行。如果在某一点你有明显的优势,那么最大化利用它,不要采取保守策略。
最后,我放弃了背包,和里面携带的各种功能的小玩意,手杖、墨镜、相机、护膝等等,如果是平时的户外探险,它们会提升体验,但是在今天,它们只会成为我的负担。
清晰的目标,切实可行的方法,剩下的就是自律和执行。于是,我一路领跑,以不到两个半小时的时间,跑完了22公里的戈壁,远远领先于团队中有过全马经验选手,领先于前三天坐稳第一的外国友人,领先于从北京赶来指导我们的教练,他们在篝火晚会上都信誓旦旦的承诺要夺得冠军,但是很不幸,我用自己的方法收获了冠军。我实现了仅仅在一天前的夜晚为自己定下的目标。
玄奘之路戈壁挑战赛
设立目标,不盲从权威,找到属于你自己方法,保持自律快速执行,这个道理是如此朴素,似乎不值一提,它又是如此普遍,我遇到的绝大多数问题,都可以用这一法则来解决,它也是如此的有效,所以我要在此刻,首先分享这个朴素的道理。
成功与失败
我想分享的第二个话题,是关于成功与失败。
今天有400多人坐在这里,将顺利从北京师范大学地理学部毕业,我们称之为成功;在戈壁挑战赛中,我夺得了冠军,这被称为成功;我以福布斯亚洲30岁以下杰出青年的身份站在这里和大家分享,这被称为成功。这些关于成功的判断,我们坚信不疑。然而,这就是真相吗?
张晓亮获得“福布斯亚洲杰出青年”称号
我来自中国西北部的一个偏远小镇,在那里,和我一样出生在80年代的孩子,只有不到10%的比例可以进入大学校园,读书无用的观点和稍显昂贵的学费,让他们还年少时就早早辍学,有些人,甚至从未接受过教育。这90%的人,他们面临的问题,从来都不是“我是否有能力去读大学”,而是“我是否有机会读大学”。即使在2017年的今天,当我回家和父母聊起这一现象,改观也依然有限。对于那些没有机会、没有选择、没有办法去掌控外力和改变环境,因此无法进入大学,并在四年后坐在这里参加毕业典礼的同学,我们是否可以称之为失败?
在收到毕业演讲邀请的那天,我正好在攀登四姑娘山,四姑娘山是国内最具挑战的雪山之一,海拔在5000米以上。我在过去曾多次挑战高原,但每一次都遇到了严重的高原反应。于是这一次,我提前一个月请了专业向导,咨询了如何准备。向导给出了科学可行的方案,我严格履行。然而在挑战四姑娘山的第一天,当我爬行到4000多米的大本营时,就再一次出现了非常严重的高反:头痛、恶心、呕吐以及幻觉,我以为坚持一晚,第二天爬主峰时会好一些,但那真是一个度秒如年的夜晚,情况一点都没有好转。第二天我依靠最后的力气和意志,又向上爬行了1/3,就再也难以迈出半步了。当回到北京后,我去见了运动科医生,他听了我的症状,告诉我,那时候我已经出现了轻微的脑水肿,如果再不下撤就会有生命危险,他还告诉我,面对高原低压的环境,每个人体内都会自发的调节含氧量,我的这一指标长期都很低,几乎是不可能战胜高原的。如果征服了戈壁,我被称为成功,那么因为我特殊的身体特征,我错过了雪山,甚至可能永远都会错过,我是否也要被认为是失败?
今天我站在这里,因为今年福布斯亚洲30岁以下杰出青年的身份,这是被人所熟知的,但人们不知道的是,一年前,我也参加了福布斯同一榜单的评选,但一年前我落榜了。一年前的我和今天一样,是真融宝的创始人,担任首席运营官的职位,管理着百万级别的用户,设计和开发着同一套产品,真融宝一样占据着互联网理财市场数一数二的地位。几乎所有的客观条件都一样,然而结局却截然不同,这是发生在我身上最真实的对照组实验,除了今年评选时运气好一些,我找不到其他合理解释。
所以,因为无法预知好运气何时到来,我要称今年为成功,去年为失败吗?每个人都渴望成功,厌恶失败,我也一样。然而这两个词背后隐藏了太多真相,又掩盖了太多谎言。哪怕是机会和条件的不平等,哪怕是我就是我的客观性,哪怕是一点点运气,都可能改变这一结果,改变人们的判断。在今后的生活中,你们会频繁的听到人们谈论成功和失败,并且依此来定义一些事情,我希望如果有可能,面对这两个词,大家能保持谨慎,关注背后的本质,不要妄谈自己的成功,不要笑谈他人的失败。
渴望
我想分享的第三个话题,是关于渴望。
我常常被问到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要创业?
在我生长的小镇里有一座山,那是方圆一千公里的最高点,我从小就注意到了它,总幻想着有一天可以去攀登它,突然有一天,我觉得身体已经强壮,装备也足够,也有愿意一块去探险的伙伴,于是,我们结伴而行,开始了这趟探险之旅。创业就像门前的那座待征服的山,一个合适的时候,一切就自然而然的开始。
我深知,关于小时候为什么要去攀登这座山,关于今天为什么要创业,为什么要去征服戈壁和雪山,为什么要站在这里演讲,这背后都是一样的原因。
“体验”、“成长”、“影响”是我内心深处的渴望,我在做的每一件事情都与它们有关,每一次探险都让我体验更大的世界,每一次解决一个创业的难题,我都真切感受到自己的成长,如果说今天我分享的哪怕一句话一个词让在坐的哪怕一个人受益,我也会因为对世界微弱的正向影响而深受鼓舞。
每个人的渴望都不相同,它可能是一个名词,一个形容词,一段话,我希望大家能花点时间,给自己点耐心,在夜深人静时去叩问自己的内心:是什么让你热泪盈眶,是什么让你乐此不疲,又是什么让你废寝忘食。你一旦找到内心渴望,你就找到了自己世界中的能量源头,它将指引你,在未知世界自在穿行。
结尾
我常常会怀念自己的21、22岁,那时的一切都很迷人,充满希望和无限可能,当然也有落魄、茫然、物质的一无所有和精神的一无所知。但不要否认这些不完美,这是真实生活的一部分,更不要惧怕这一切,物质的一无所有,让我从不担心失去,精神的一无所知,让我拥有对这个世界的最少恐惧,因为在我的脑袋里,没有“应该怎样的教条”,没有“唯一正确的权威”。我才有机会,按照自己的方式去成长。我才有机会,走出属于自己的道路。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