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主页 > 新闻资讯 > 科技情报 >

从HoloLens到MR平台,微软回答了七个你感兴趣的问题

发布时间:2017-10-31 10:52   来源: 青亭网

导读:关于Windows MR头显、Surface和Windows 10部分,我们和微软 张永利 以及 Nancy Li(高级项目经理) 作了简短的交流。

  10月29日微软举办了一场小型媒体沟通会,展示了关于微软最新的Windows 10创意者更新秋季版内容。其中,关于Windows MR头显、Surface和Windows 10部分,我们和微软简单的聊了聊。

  "Surface五周年",这是张永利(微软大中华区副总裁,消费及设备事业部总经理)开场的第一句话。从Surface诞生之初,微软就已为其设定好生产力工具的角色,并且也给OEM厂商起到一定的示范带头作用,本次沟通会上,微软还展示了和Marimekko设计公司合作的贴纸和配件,让Surface的外观多彩、绚丽。终于,这个容易被忽视的女性市场也开始被微软关注到。如今,Surface家族已逐渐壮大,这个品牌也已被广大消费者熟知。

  现场还演示了Windows 10秋季创意者更新中加入的新功能,例如画图3D和3D对象的加入,让Windows 10处理3D空间变得更加容易。甚至,在Onenote软件中也加入很多易用性的改进,甚至其可直接识别手写数学公式,并能解析运算过程,看起来非常有趣。

  MR头显现场体验

  正式体验之前,张永利讲到如今VR头显的几个不足之处:1,体验不好;2,安装设置麻烦耗时;3,内容不够;4价格非常贵。而Windows Mixed Reality 技术基本上把上面的问题都解决掉了。不过这并没有完。
  现场微软通过一个演示程序进行展示,游戏内容则包含了《Halo:Recruit》、《Dark Legion》、《SUPERHOT VR》等。不过由于为演示程序,体验过程中并不能呼出Windows悬窗,也就意味着这个演示程序只能体验里面包含的内容。

  现场共展示出三星、宏碁、戴尔、惠普四家的MR头显,笔者把它们都玩了个遍,然后不难发现,宏碁、戴尔、惠普三家MR产品共同特点是:头显前方拥有转轴设计,头显支持向上翻转。实际上,这三家MR头显硬件参数几乎一致,因此导致三款设备的实际体验差别并不大。体验过程中并没有出现眩晕或拖影现象,Inside-Out定位也能有一定保障。

 

  不过,三星Odyssey凭借更高分辨率的AMOLED屏幕,整体画面观感和沉浸式体验要更出色些,因为其它几款产品均为LCD屏幕。而在定位和追踪效果方面,则与其它三款没有太大差别。同时,三星Odyssey也是目前MR头显阵营中唯一集成立体声耳机和麦克风的设备。

从HoloLens到MR平台,微软回答了七个你感兴趣的问题

  笔者还发现一个小细节,目前已推出正式产品的6款MR头显中(3Glasses除外),只有三星针对微软的体感手柄进行了改进和调整,其它几款均搭配微软原生体感手柄。虽然三星Odyssey体感手柄外观上看上去和微软的没啥两样,但握持区域更圆润,不像微软原生手柄那样有些许棱角导致,因此三星的手柄握持感要更好一些。

  另外三星Odyssey还支持物距调节功能,也就是支持眼睛到镜片之间距离调节,这个功能实在太有必要了!

  因为笔者在体验宏碁、戴尔、惠普三款MR设备时发现一个它们共存的问题:佩戴时必须调整好头戴的角度,才能找到最清晰的位置,否则视线很容易变模糊,体验过程中需要再次调整头戴角度才行,这也是当前微软MR头显为数不错的劣势之一。之所以会这样,主要还是因为这几款设备均采用可翻转式设计,上方的转轴限制了它,导致无法加入物距调节设计。

从HoloLens到MR平台,微软回答了七个你感兴趣的问题

  此外,我们与在场媒体对于MR头显部分和微软 张永利 以及 Nancy Li(高级项目经理) 进行了简短交流。

  1,关于微软MR头显的命名

  虽然是个老话题,但关于它的争议一直就没有结束。之所将其称之为MR,是因为微软认为VR、AR、MR这三者未来会联系的更紧密,而MR 是一个平台的技术,它可以支持百分之百的 VR,也可以支持百分之百的 AR,最主要是看硬件,Nancy这样讲。

  最后一句点出真理,“最主要看硬件”。谁说不是呢,这些由OEM厂商打造的MR头显也仅仅能获得VR的体验,而想要得到真正的VR+AR的体验也仅能通过HoloLens来获得。

  实际上,微软所谓“MR头显”体验与其它VR头显基本相似,没有加入多少AR相关东西,这会让消费者产生误解,甚至会让大家混淆VR、AR、MR几个概念。

  2,MR应用数量有多少?

  张永利在谈话间隙说到:“在未来2-3个月,将会有超过2万个应用适配Windows MR头显。”是的,你没有听错。笔者听到后表示一点都不惊讶!

  如果你已经升级到最新的Windows 10秋季创意者版本后,你可以通过Microsoft Store商店查看所有适配MR的应用,目前也不过百款而已。若要在2-3个月内完成如此庞大的工程,这是要上天吗?

  仔细一问才知道,原来这里所指的“2万”个应用实际上是指Windows 10平台的“UWP”应用,Nancy表示只要是UWP应用都可以在MR头显中运行。这2万的数量不假,只不过这些大部分将会以2D形式来展现,那么到底有多少适配MR的3D形式的应用呢?微软巧妙的回避了这个问题,然后笔者默默的打开Microsoft Store又看了一眼UWP应用的数量。

  3,MR头显支持Steam VR细节

  目前,Windows MR设备仅支持连接Windows平台,且应用内容必须通过Microsoft Strore进行下载,结合前面提到的这些应用数量极少。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微软表示MR头显将支持Steam VR平台,以获取更多的游戏或应用。

从HoloLens到MR平台,微软回答了七个你感兴趣的问题

  不过,自从微软宣布支持Steam VR平台后,就一直没有公布相关信息。而今天这个问题在此被提及,笔者也发现一些端倪,根据Nancy描述,只要是通过OpenVR开发的Steam VR内容就能直接在微软MR头显中运行。

  然而谈及具体上线时间时,微软依然抛出那句老话“This Holilday”,也就意味着还要再等上1-2个月。这么一想,华硕MR头显明年开售好像很明智啊,因为它一开售就可以兼容Steam VR啦。

  4,国内MR头显开售时间和价格

  目前,微软的MR头显已经有:宏碁、戴尔、惠普、联想、三星共5款产品在美国地区开始发售,其中包含三星MR为预售产品,将于11月6号正式发货。另外,华硕MR头显将会在明年发售。然而,在国内发售的仅有惠普MR和3Glasses两款。

  关于另外几家OEM厂商的MR设备在国内的开售时间,张永利表示:“这要问他们(OEM厂商),由他们自己决定。”轻松的把锅甩了出去。不过,后来Nancy又补充道说:其它MR设备基本上都会在年内开售,华硕除外。

  至于国内的产品定价,微软表示这同样由OEM厂商自己决定。美国微软官方商城售价为399美元起,已在国内开售的惠普MR套装为3499元人民币,虽然对比降价后仅5488元的HTC Vive来说依旧有很大优势,但前不久Oculus Rift宣布降价至399美元,因此对于国外玩家而言价格优势就不那么明显了。

  如何向OEM厂商收取授权费,以及收取的方式上微软并没有明确阐述。熟悉微软的朋友都知道,其Windows操作系统按"每一份Windows拷贝"来向OEM厂商收取的授权费。至于MR头显,我们理所当然想到的是“按每一台MR头显”来收取授权,当然这个也还待验证。

  5,MR头显选取OEM合作厂商的标准

  在选取OEM厂商标准方面,微软首先明确:以后会有越来越多的合作伙伴。从目前来看,这几家MR头显的OEM厂商,都是微软的“熟人”(3Galsses除外),因为它们也都是PC厂商。

  微软的目标是想打造一个类似 PC 的 OEM 生态系统。对于最初合作伙伴筛选,考量的重点在于这些 OEM厂商的销售和渠道能力。

  之所以前期选取几大PC厂商,那是因为实现混合现实不能只靠头戴显示设备,还需要连接 PC,恰好这些厂商本身就生产 PC。因此,很直接就会想要先找这些现有的OEM厂商来生产MR设备。而且,他们跟微软保持了多年的合作关系,在 Windows 技术上也非常领先。

  6,收购AltSpace后会有什么动作

  在月初举行的MR小型沟通会上,微软惊人的宣布收购了已经因资金紧张被迫倒闭的AltSpace。于是,大家对于微软之后在VR社交方面的动作十分关心。

  “社交可能是VR的杀手级应用”,张永利毫不犹豫的讲。实际上,拥有类似观点似乎不止微软一家,包括像Oculus、Google等国际巨头,甚至国内的腾讯也都在VR社交方面有积极的投资、开发等动作。

从HoloLens到MR平台,微软回答了七个你感兴趣的问题

  未来微软会把虚拟社交的体验融合到 Windows 混合现实的体验中,直接把它嵌入到操作系统层面,我觉得这是非常强大的。例如,我们在MR混合现实体验中的游戏、视频或者任何界面下都可以随时朋友保持沟通,享受和体验新颖的玩法,这会让人在混合现实的世界里待的时间更长。同时用户在混合现实中的使用时间变长,我们的平台就越来越成功。

  7,HoloLens未来的发展

  之前网络上有消息指出,HoloLens将会停产。对于这一说法微软予以否认,并表示微软始终致力于发展 HoloLens,并坚信HoloLens 标志着混合现实技术应用的最高水准。

  关于产品定位方面,下一代HoloLesn依旧以面向企业为主。不过产品肯定会越来越好,市场会越来越广,拓展至消费级市场也是未来可预见的事情,等到技术成熟之后,一定会普及化。


推荐阅读